世界最大跨度木拱桥:胥口青虹桥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桥梁大国,无论是在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上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跨海、跨河、跨越山洞,桥梁的设计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形色各异,木制、石砌、钢结构,不同时期的建造工程以耐久性、自然环境等为考量因素进行选材。
一直以来谈及拱桥,人们多停留在旧时石质结构的赵州桥、卢沟桥等,或是融人现代钢筋混凝土工艺的长沙湘江大桥、涪陵乌江大桥……木拱桥似乎鲜有存在感,当然,这与木材不耐重压、腐蚀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但是随着时代工艺的发展,当精选木料配以特殊的处理方式摆脱一般木材易腐蚀、变形的缺点,在疍江大桥东一箭之地,胥口青虹桥也在世界桥梁史上拥有了响当当的名号一一世界最大单跨的木拱形桥。
胥江上的一道彩虹
胥口青虹桥的别称很多,得虹桥、胥江木拱桥、胥口桥……其中“胥”一直都是它环绕的中心。这固然与胥口镇的地理名号有关,但更深层地了解后,人们还会发现其蕴含着悠远的文化底蕴。
在胥口,春秋时期吴国宰相伍子胥开凿了中国第一运河一一胥江;从口走出来,闻名中外的“香山帮”艺人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脉;毗邻古城苏州,与其同龄,胥口依仗得天独厚的自然特色、人文环境,历来便重视景观建设。于是,从吴中区提出了两山一河的建设规划后,江之上便多了这座桥,将胥江文化、“香山帮”技艺与沿岸风光带相融,成为别具一格的代表。
从古到今,人们在建设桥梁的方式方法上一直遵循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河流上建造不同的桥梁也成了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部分。胥口青虹桥的设计谈不上多么独树一帜,但因要与周边的景观环境充分融合,也需要一番考究。
因河流平时还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任务,为保障航道通畅,拱桥的跨度就有了硬性的要求。而为了配合本地的旅游文化,拱桥的设计遵照了古香古色的风格,决定采用更具亲和力的木材建造,以便实现传统和现代建筑特色皆具的高品位建筑形式。出于对桥梁耐久性的考虑,设计者最终选用了舶来品——欧洲赤松作为桥梁主体原料。历时1年多的设计后,又经过匠人们两年多的建造,桥梁于2013年正式竣工。桥长为120米,单跨度为 75.7米,这是国外的大型木结构人行拱桥尚未达到的。也因此,胥口青虹桥博得了“世界最大跨度的木拱桥”赞誉。
从桥梁的整体来讲,桥面呈现喇叭口状,桥头位置宽120米,拱顶最窄处为6米。桥下,胥江两侧都绒起了水中石头板面,石板上面各立12个石狮子,相对于一般的石狮子站河岸上,如今它们都站到肾江里。从桥梁的建造材料来看,除桥桂基础是混凝士以外,桥体全部由木头构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总共耗费了 400立方米的木材。设计者指出这既是建筑工程同时也是非常细致的木工活。用于拼接桥梁的木条均为长2米、宽7厘米左右的规格,它们为防止腐蚀、变形通过了高温加压和防腐处理,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胶合、挤压形成拱杯所需要的弧度。虽是木质结构但晉口青虹桥能承载 195吨的重量,相当于说3000个成年人同时站上去也没有问题。当然,能否站得下暂时就不做推敲了,至少可以明确的是行人安全足以保障。
由于是专门针对行人设计的,拱桥是不允许车辆从上面经过的。从理论上来讲,这座桥的使用寿命可以超过50年,在设计和施工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这对于此类大跨度的重型木结构桥而言已经实属难得。
“香山帮”工艺的重新彰墨
说起“香山帮”,大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它是明清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在江南的重要流派,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其技术源自春秋吴地建筑传统,在南北文化交融浪潮中逐渐成熟,明代中晚期负有盛名,于清代达到鼎盛。
提及“香山帮”建筑大家的手笔,在国际上可谓闻名遐迩。数百年来,他们把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成就了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骄傲。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安门、苏州园林、十三陵、布达拉宫……从堂皇宏大的大型皇家宫殿到典雅写意的私家园林,从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到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堡集聚地,以及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为代表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园林均出自“香山帮”工匠之手。从匠心独运的设计到气势恢宏的建造格局,他们将精湛的技艺代代相传,也因建造物做工精致,作品从苏州园林到明代帝陵都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9月,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更是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香山帮”鼻祖、建筑艺术大师蒯祥亲手缔造了北京故宫,200名“香山帮”匠人耗时8年手工打造了一座苏州桃花源。这座当代园林,美得格外精致:每一处花纹都是精雕细琢而成,技艺繁复精细;古建中随处可见的细部构件,对工艺要求最为严苛;假山,由曾为承德避暑山庄掇山的“香山帮”大师袁荣福逐块亲手垒叠而成;就连脚下看似寻常的园林小径,每一颗鹅卵石都是精挑细选,采用花街铺地法,因其极为耗时“平均每天只能铺设两平方米”……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让“香山帮”给中国乃至世界建造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与世界文化遗产延续着不解之缘。但随时代的发展,耗时钻研、讲究建筑灵魂打造的“香山帮” 却面临着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的尴尬局面。但即便这样,浸润着原生态文化的“香山帮”仍在传承匠人精神,一代人成长,一代人退出建筑的舞台,在胥江之上的彩虹桥,自然不会是终点。
选自 《骄傲——了不起的大国重器》杂志 有改动 作者 / 王志飞,本文纯粹出于分享优质内容之目的,不做任何商业之用途,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特向作者表示真挚的感谢!